2025年9月,我校现代中药产业学院韩丽教授、黄浩洲副研究员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ensory qualities of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From the four major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key flavor substanc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avor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2022级硕士研究生钟婧娉为第一作者,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韩丽教授、黄浩洲副研究员、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沈刚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立即博备用网址_立即博赌场-游戏平台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图1)。
图1 文章首页
天冬是百合科的一种食物,具有多种用途,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中国、韩国、日本)和亚洲热带地区(老挝和越南)。天冬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食用方式多样,包括蒸(鲜食)、炖、煮成粥、酿酒和泡茶等。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天冬产区,天冬资源丰富。然而,不同地区天冬的外观、质地和风味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的风味、感官特征及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这给该品种的进一步应用开发带来了挑战。
该研究对中国西南地区天冬感官特征、风味物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采用感官评价结合电子舌、HS-SPME-GC-MS和UPLC-QTOF-MS、质构仪等系统评价了中国西南地区天冬感官特征,并结合气味强度特征谱、植物代谢组学、分子对接等方法挖掘了不同产地天冬风味物质和差异风味标志物以及它们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正己醛(青草味)、1-辛烯-3-酮(脂肪味)、(E,E)-2,4-壬二烯醛(果味)等是天冬不同产地的关键气味标志物,并确定天冬中苦味的主要贡献者为原薯蓣皂苷。KEGG富集分析发现类固醇生物合成途径是造成苦味的关键(图2)。
图2 中国四大产区天冬感官特征及风味物质基础的系统评价
该研究首次对中国西南地区天冬的香气、滋味、质地等感官特性及其风味差异的物质基础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天冬的感官特征、呈味物质基础及风味差异标志物,为天冬的产地辨识、质量评价、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304871)、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NSFSC1846)、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2023510102000221)、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科研专项项目(25MSZX235)等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6360
(文、图/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